行業動態
8月8日,中國政府網發布《“十三五”國家科技創新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?!兑巹潯房偨Y了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創新取得的成就及現階段面臨的問題,并重點部署十三五期間國家在重大科技項目設置、人才培養、制度環境改善等全面的工作安排。
據《規劃》介紹,2015年,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14220億元,國際科技論文數穩居世界第2位,被引用數升至第4位。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達到9835億元,國家綜合創新能力躋身世界第18位。
“十三五”科技創新規劃:教育領域受關注
在服務模式創新上,《規劃》稱要重點發展數字文化、數字醫療與健康、數字生活、教育與培訓等新興服務業。
大數據、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成為新重大科技項目
《規劃》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,國家在實施好已有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基礎上,面向2030年,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,開辟產業發展的新方向,培育新經濟增長點。
基于此設想,大數據、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新涌現出來的科技被選中為新的重大科技項目。
按照設想,在大數據方面,國家將突破大數據的共性關鍵技術,建成全國范圍內數據開放共享的標準體系和交換平臺,形成面向典型應用的共識性應用模式和技術方案,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大數據產業集群。
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項目,則以智能、高效、協同、綠色、安全發展為總目標,構建網絡協同制造平臺,研發智能機器人、高端成套裝備、三維(3D)打印等裝備,夯實制造基礎保障能力。
此外,人工智能、智能交互、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也是《規劃》里提及要重點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。
《規劃》稱,人工智能重點是發展大數據驅動的類人智能技術方法,突破以人為中心的人機物融合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,研制相關設備、工具和平臺。在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類人智能方向取得重要突破,實現類人視覺、類人聽覺、類人語言和類人思維,支撐智能產業的發展。
建設信息、納米等新興學科
《規劃》表示,在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時,要完善基礎研究體制機制,補好基礎研究的短板,增強創新驅動源頭供給。
方法上,《規劃》強調遵循科學規律,加強自由探索,引導科學家將學術興趣與國家目標相結合。
作為科研基地的高校,《規劃》稱國家將在十三五期間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。在學科體系建設上,重視數學、物理學、化學、天文學、地學、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,加強信息、生物、納米等新興學科建設,鼓勵開展跨學科研究,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。還要重視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所需解決的核心科學問題,推進環境科學、海洋科學、材料科學、工程科學和臨床醫學等應用學科發展。
與此同時,國家還鼓勵高校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。支持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制造等專業的建設和技能型人才培養。鼓勵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聯合培養人才。
為促進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,國家將培養思路轉為探索個性化培養路徑,強化學生基礎教育的興趣愛好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。同時還將探索研究生培養科教結合的學術學位新模式。
為了能夠更好的留住科技人才,《規劃》還改進了人才評價考核方式,對科技人員實行分類評價。改革博士后制度,發揮高等學校、科研院所、企業在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培養中的主體作用,為博士后從事科技創新提供保障。
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,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
除了基礎研究,國家科普基礎設施體系的完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大力推進科普信息化,推動科普產業發展,將會有力促進創新創業與科普相結合。
《規劃》要求要進一步建立完善以實體科技館為基礎,科普大篷車、流動科技館、學??萍拣^、數字科技館為延伸,輻射基層科普設施的現代科技館體系。同時還要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具備科技教育、培訓、展示等多功能的開放性、群眾性科普活動場所和科普設施。
推動高等學校、科研機構、企業向公眾開放實驗室、陳列室和其他科技類設施,充分發揮天文臺、野外臺站、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高端科研設施的科普功能,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對公眾開放研發設施、生產設施或展覽館等,推動建設專門科普場所。
此外,《規劃》還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和孵化器的科普活動,支持創客參與科普產品的設計、研發和推廣。
以多元化投資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,推動科普展覽、科普展教品、科普圖書、科普影視、科普玩具、科普旅游、科普網絡與信息等科普產業的發展。
《規劃》強調,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也不能缺失。按照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,《規劃》設定到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要超過10%。
要達到這一目標,就要求廣泛開展科技教育?!兑巹潯分赋?,科學教育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完善,以增強科學興趣、創新意識和學習實踐能力為主。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,鼓勵青少年廣泛參加科技活動,推動高等學校、科研院所、科技型企業等面向青少年開放實驗室等教學、科研設施。
尤其對于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,《規劃》要求要為他們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參加科普活動的機會。
- 上一個:2016年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
- 下一個:我國制藥裝備行業面臨巨大市場空間